『為何還選擇回到球場?』

『為何還選擇回到球場?』

比賽過後,我似乎有了答案...


和 陳偉殷 之間,一直處於很有緣、但卻又無份的微妙狀態,基本上就是那種少數無法得證《六度分隔理論(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的案例。彼此有許多不只是普通朋友的共同好友,但那『最後一哩路』的連結,卻始終不曾搭建完成。

除了多次人在觀眾席上、遙望他在投手丘上的身影外,我們那一千零一次的互動(而且他肯定是不會有印象的),是約莫十年前,發生在 曼哈頓 中城某飯店門口的人行道上。剛好和某位共同好友約在那裡的我們,在他即將走進另一位之後將成為共同好友的車前(好饒舌😆),有過約莫三秒鐘的視線交會。

『你好!』還記得我是這麼說的。

他點頭示意。


但當下我腦中所想的,除了該怎麼稱呼他(陳選手?陳偉殷?還是略裝熟的 偉殷?) 比較合適之外(後來乾脆都不說),只有他的臉怎麼這麼小、似乎沒想像中壯碩、膚色也比我印象中更黝黑了些。




或許是當時的我,已經把所有能放在棒球上的心思,都放在了 洋基 上,無暇顧及身穿 金鶯 戰袍的他?又或許是感覺上行事本就低調的他,也讓我少有從媒體獲取其相關新聞的機會?他固定出現在 大聯盟 賽場上的那幾年間,除了戰績和數據那些冷冰冰的資料外,我對他的認識,全來自於分別和幾位共同好友閒聊時,不經意提及、絕大多數都是無關球場上表現、看似隨機且枝微末節、但卻充滿『人味』的片段。

雖然只有三秒之緣,但卻有機會得知一些關於他、沒有機會被媒體報導的小事,那種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覺,基本上就是「陳偉殷」這名字帶給我們的感受。

當他在2020年離開美職後,我們和他的連結,就只剩下那個靜靜躺在公寓地下室儲藏間中、用白線繡著「Chen」、曾短暫屬於他的黑色 NIKE 棒球手套。ㄧ直到 2023年,「後疫情時代」我們終於有機會回台灣,才總算將它帶回其主人、另一位也回台發展的共同友人身邊

如果要總結當時我們對他、透過多年耳聞零星生活片段和對話拼湊而成的印象,沒有刻意造神,也沒有盲目吹捧和攻訐,感覺在身旁朋友、工作夥伴眼中的他,就是個...


認真看待工作的人。



時間快轉四年,來到一個月前,當他決定加入 長島鴨(Long Island Ducks)的新聞發佈後,我驚訝之餘,更多的情緒卻是疑惑...

術後復健只為不影響生活是一回事,目標在以選手身份回到球場又是另一回事。將近兩年的復健時間,對一個手術當下「高齡」37歲、巔峰已過、也無需再證明自己的球員來說,究竟是不是個划算的投資?

尤其是重新披掛上陣的戰場,還是個頗為刻苦、資源相對匱乏的工作環境時。

是想親身體驗當年未曾體會過的小聯盟球員生活?單純離不開球場?還是懷念隻身在外征戰的自由?過去比較習慣「被動」吸收共同好友們分享關於他的片段資訊,盡量不主動提問以免有探人隱私之嫌的我,在最近一次的聊天訊息中,終於忍不住心中的疑惑...



朋友給出的可能答案,說實在並不讓我太感意外。基本上,就和當年在被普遍認為是生涯最後一年的球季初意外受傷、明明有直接選擇離開的輕鬆選項、但卻還堅持讓自己高齡的身體再經過一次手術和復健的折磨、只為了保有一線能在隔年回到球場投完最後完整一季之希望的 Mariano Rivera 想法一致...

『Put it down. Write it down in big letters. I'm not going down like this.』當年 Mo 這番話言猶在耳。

不過老實說,這樣「偏浪漫」的說法,在我這種習慣略帶批判眼光看世界的人眼中,難免會覺得有些過分美好了點,似有刻意美化之嫌。



昨晚,我踏進了近六年未訪、上次來時還是 洋基小聯盟短A球隊-Staten Island Yankees 主場、而現在則是由隸屬 大西洋聯盟職棒(ALPB)的 Staten Island FerryHawks 所使用的 SIUH Community Park。許久不見的球場,比印象中新穎了不少,那沒有球場能匹敵的百萬全壘打牆背景(曼哈頓 下城天際線)依舊,但是少了 洋基 的加持後,球迷人數也肉眼可見地明顯減少。

現場買票時,跟工作人員提出了想要盡可能靠近客隊休息區的要求,但倒也沒想到他竟然就幫我們劃了貨真價實的「場邊席(courtside seats)」,我們的座位和球場間唯一的阻隔,就只有客隊休息區的屋頂。換個台灣球迷更熟悉的說法,應該就是所謂 髮香區 的海景第一排。

距離比賽開打還有大概半小時的時間,作為當晚比賽的先發投手,我們進到球場時,陳偉殷 才正在做伸展、準備要開始和隊友進行長傳球熱身。決定先離開座位,移師到一壘旁的座位區,這樣也能更方便近距離觀察和拍照。看著他按部就班地做著伸展動作,也正好給了我機會幫 培根蛋 做做機會教育,讓他知道態度嚴謹、一絲不苟地進行準備工作的重要性。

也是在這時,我才注意到,原本以為只是和我們一樣有著亞洲臉孔、就近前來加油的當地球迷,其實是 陳偉殷 的夫人和兩位公子。



結束長傳熱身後,陳偉殷 走進了就設在一壘邊線和觀眾席間界外區、空間略顯侷促的 客隊牛棚,此時,有多位 長島鴨 的隊友,陸續聚集在投手丘旁幾步的位置,另外還有位隊友則是站到了捕手前方,輪流站在左、右打區充當打者。

每當 陳偉殷 投出一顆好球,隊友們和在一旁僅有安全網之隔的我們,常會一同發出驚呼,似乎所有人都暫時放下了手上的工作,只為了不想錯過他的練投、放過任何一次學習的機會。上禮拜才第一次跟著教練開始練習投球的 培根蛋 也不例外,同為左撇子的他,在我於一旁即時回憶觀察教練指點內容、同步提供觀察重點(『你看他的抬腳和跨步』、『還有那出手的位置和手臂的擺動』...)時,也看的目不轉睛。

『哇凹~~~』

培根蛋 下意識發出的驚呼聲,是這堂大聯盟等級的近距離實地觀察見習課,有多麼讓他眼界大開的證明。




轉頭往 陳偉殷 家人的方向看去,身上還揹著部單眼相機的夫人,正專心地拿著手機拍攝影片記錄。兩位公子的目光,也分分秒秒緊盯著正揮汗練投中的爸爸。回想起之前曾看過 陳偉殷 分享和小孩一同練球的影片,從同樣身為人父的角度,來思考那個讓我苦思不得其解的問題,『為何還選擇回到球場?』,那當下,我似乎得到了一個可能的答案...



『加油!』

陳偉殷 練投結束、正在和隊友擊掌準備迎接比賽時,就在我們身旁不遠處,傳出這句音量不大、聲音略顯稚嫩的加油聲。或許是父母總能在人海中輕易辨認出自己小孩的聲音,汗珠還在不停滑落的臉上,此時似乎也浮現出一抹笑容...

我想,我應該是真的得到答案了。

至於那暌違一千個日子的勝投,不過是錦上添花。



後記:離場時才發現,原來比賽中和 陳偉殷 家人一同看球的,竟也是 蛋媽 在 Facebook 上有連結的「臉友」,相隔多年後竟然在球場重聚。看來我們和 陳偉殷 之間,不適用《六度分隔理論》的假設,依舊未被推翻。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