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居...


如果紐約客想要知道自己買不買的起房子

現在有一個相當方便的方法可以作為參考

該方法是來自一篇我在週一搭乘地鐵前往辦公室時在報紙上看到的文章

(老媽...我絕對不是對騎腳踏車上下班已經厭倦了...實在是那天的天氣預報表示可能會有thunderstorm...)

文章的標題為Surviving NYC's Housing Crunch

對於想到這種方法的記者

我只有佩服...



文章的一開始

他先是引用了一連串的數據

用以證明現在如果一個藍領階級的家庭生活在紐約

恐怕就算用光他們一輩子的積蓄

還是無力購買一戶屬於自己的房屋

而所謂的租金管制公寓也在政府補助金捉襟見肘的情況下

有一大部分在規定的年限一過

就轉形成condo高價轉手給新住戶或是把租金大幅提升

因此也造成了一個現象

有些人存了一輩子的錢但發現自己儲蓄的速度永遠追不上房價的瘋狂攀升

有些人則是在一戶公寓中住了幾十年後卻發現自己付不出下一年度調升的租金

而被迫離開他待了大半輩子的家...



不過數據對於讀者來說

畢竟還是並非那麼實際的

每平方英尺多少錢的房價

對我們這些一輩子都使用公制單位的非美國人來說

更是丈二金剛摸不著頭

而本篇報導的作者選擇了一個相當淺顯易懂的方式來讓你清楚感受到超高房價的可怕



以紐約平均美單位英尺的房屋售價為例

如果你是一個打算要購買房子的紐約客

你所要做的事情相當簡單

先把你所有購屋基金都換成百元美鈔

然後將整袋鈔票帶到你想要購買的房子內

把鈔票全部倒出來之後

一張一張整齊地在地面上排列

如果你發現你的百元鈔票可以剛好鋪滿包含衛浴在內的所有平面

甚至還有剩餘的話

恭喜你!你通過了第一關

接下來你就準備將鈔票全部裝回袋內

然後把整袋現金狠狠甩在仲介業者的辦公桌上

準備和其他的出價者一決生死...



如果你不幸無法完成鋪滿地面的任務

那把錢收回袋中

回去準備搬離紐約或是徹底打消買房子的念頭...



看完那篇橫跨兩個版面的超長文章之後

我對作者能想到用這樣的方法來表達紐約房價

實在是印象深刻

作者為了取信讀者他並非信口開河

還列出了一串的計算公式來佐證每單位面積百元鈔票的總值和平均房價的確相差無幾

(對於印象中對數學計算普遍冷感的美國人來說...這種方式也順便幫閱報者上了堂國小數學...)

不過我對於文章中提到用等同於房價的"現金"來和其他意圖購買的人競爭也成了趨勢這點

老實講有點難以置信

美國人對於塑膠貨幣和個人支票的依賴是遠近馳名的

而且購物一向習慣分期付款搞循環信用

會選擇用現金且一次付清實在是有點誇張了

我當時深信這是作者為了強化他的論點而選擇用了較為誇張的方法來說故事...



幾個小時後

一次和辦公室內同事的聊天打屁中

有位同事說了...



"上個禮拜我和我男朋友一起去看房子,很幸運地看到了一間我們相當滿意的公寓"

"我們當下就決定出價,而且出了個稍微高出預計成交價的價位,希望能順利買下這戶單元"



當下已經作好祝賀他們買到理想中新居的我,聽到了接下來的一句話...



"不過最終其他五個人都超過我們的出價"



不會吧?這位同事是位頗具經驗且在紐約執業多年的中年景觀建築師

她認為已經出了相當有把握的出價

沒理由會被所有的競爭者輕鬆超越吧...除非對方出了相當不合常理的價位

我好奇地問說他們有沒有繼續追加出價的打算...



"我想我們再怎麼加價也無法超越其他五人的"



什麼?那五個人都提出了多可怕的數字啊?



"他們不但出價全都超越我們..."

"他們還全部都打算一次付清...而且是現金..."



mm...是文章作者聽到我內心對他的不信任嗎?

直接送來一個傳信者把我狠狠打回殘酷的現實...



紐約居...超超超超超超超不易...Orz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