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阿密風雲 Miami Vice 2016 - Day 1


佛羅里達州 也跑了好幾趟了,卻從沒去過 邁阿密,這還說得過去嗎?

美國 國殤紀念日 長週末,因為 小璇 正好人在 波特蘭 出差,而我也很不巧地在假期結束後馬上就有個 deadline,不過實在是不甘心因此而放棄一次出外玩耍的機會,於是我們臨時決定,連續假期的下一個週末,身在東西岸的兩人乾脆直接約在 邁阿密 碰面,在應該已經早 紐約 一步進入夏季的佛州待上兩天,也順便去體驗一下那聽說全年都開著空調的 Marlins Park ,然後週一再一同飛回紐約。雖然嚴格算起來只有兩天半的閃電行程,被同事笑說連「長週末 long weekend」都稱不上,不過至少也是飛到了度假勝地的 佛羅里達,隨便打個卡也還算是交代得過去吧。

以往出遊都是負責行程規劃的我,這次實在因為是一路忙到上飛機前,所以把這重責大任全交給了早我大半天抵達 邁阿密 的小璇。扣掉了原本就計劃好的看球行程(原本打算連看兩天球,後來調整成週六只看打擊練習,週日才去看正式比賽),老實說我們所剩下的時間也不算太多,而且因為有時間缺乏彈性的球賽卡在中間而被切得有些零碎。就連 Miami Beach 的行程,都是拆成兩天、三趟行程才勉強將 小璇 選定的點都踩過一輪。除此之外,就只能擠出時間造訪一直讓我聯想到 北京 三里屯 的 Miami Design District,還有據說是 邁阿密 潮人出沒密度最高的 Wynwood Art District。

對了,路過 Kevin Durant 有置產、LeBron James 和 陳偉殷 居住的豪宅區,應該也算是個景點吧。

讓我一直忍不住聯想到 三里屯 的 Miami Design District
原本想說已經不只一次在 奧蘭多 趴趴走的我們,邁阿密 的艷陽對我倆來說,應該不會是什麼大問題才是。結果沒想到的是,打敗我們的不是陽光和高溫,而是可怕的濕度。

和 邁阿密 高溫高濕度的戰爭,第一回合我們只撐了不到五分鐘就潰敗。走出將我們從 Metromover 站送到 Design District 的賓士休旅車(使用UBER叫車真的常會有令人意外的車款出現)後,發現事先選定的用餐地點還有半小時才會開門,原本打算先四處走走找看看有沒有其他好選擇、沒有的話大不了回到原地等餐廳開門的我們,才走了兩步就決定就近閃進一間評價看來也還算不錯、UBER司機在我們下車時也有稍微推薦了一下的餐廳,斷然拒絕服務生要幫我們安排在室外座位的好意(當時餐廳中在室外用餐區做日光浴的顧客竟然比室內還多!),立馬投入了空調的懷抱。

Chrome Hearts 於2014年底在 Design District 開設的 gallery-cum-boutique
餐後在 Design District 中隨意蹓躂,赫然發現馬路對面那外觀極度高調的兩層樓建築,竟然就是我曾在許多報章媒體上看過、於2014年底開張營業的 Chrome Hearts 專賣店+藝廊(gallery-cum-boutique)。雖說 邁阿密 比起紐約更低的購物稅,會讓在這裡購買 Chrome Hearts 商品相較之下更為划算,不過這間比起紐約店大上n倍(紐約旗艦店據說終於快要重新開幕)、還有足夠空間陳列品牌傢俱、甚至還有間 Ladurée 店中店的專賣店,在飾品方面的庫存卻還比不上紐約上東城那空間小到顧客還常被要求在店外稍等才能入內的彈丸小店,至少就我想要尋找的十字珠鏈而言是如此。

不過或許是因為空間大上許多、不管是店員或是顧客的心情也相對較為放鬆,雖說從未感受過紐約店的服務有什麼令我不滿之處,但來到這間 Design District 的專賣店時,我還是著實地被店員的熱絡和健談給嚇了一跳。更妙的是,那位主動和我們攀談的女店員,還是從紐約調來這間分店暫時支援直到紐約旗艦店開幕為止。儘管在紐約的消費經驗也都還算愉快,但這種由店員主導的閒聊,還真是我在紐約店從未遇過的情況。

近年來有著大量頂級精品專賣店進駐的 Design District,大多數的商店實在並非鎖定我們這種「中產階級未滿」的人為主要客群,加上約好要前往 Marlins Park 觀看賽前主隊打擊練習(Batting Practice)的時間已近,於是我們又叫了 UBER,而這次來的是部酷愛甩尾的白色 BMW 轎跑。不出十分鐘,一路上還跟我們抱怨著新球場票價過高、也順便分享他對 邁阿密 即將在2020年舉辦 Super Bowl 的興奮之情的司機,就把我們「快遞」到了 Marlins Park 的東側入口。

有著可開闔式屋頂設計的 Marlins Park
Marlins Park 的外觀,實在很難讓我不聯想到一頂巨型自行車安全帽。身為大聯盟目前所有球隊主場館中最晚落成的一座,它和其他大聯盟球場設計路線可說是大相逕庭,充分展現當代建築風格的場體設計,讓初次造訪的我們一見難忘。「I thought it was time for baseball to be innovative」、「something very contemporary」,是球團老闆 Jeffrey Loria 在球場構思階段對建築設計團隊提出的挑戰。2012年啟用的 Marlins Park,取代了原址的 Miami Orange Bowl,也是所有大聯盟球場中最「綠」的一座,在 LEED 綠建築標章 的審查中比之前的衛冕者 - Target Field 得到更高的分數,雖然比賽過程中全程開空調(每年81場例行賽中大概有70場會開啟空調,並定溫在 75 °F / 24 °C )這事讓我對這球場能多「綠」實在有點懷疑。值得一提的是,負責執行球場建築設計的,正是也操刀紐約兩個大聯盟球場(Yankee Stadium 和 Citi Field)、以及台北松菸巨蛋設計的 Populous。

不過無論球場建築本體有多麼與眾不同,但大多數透過電視關心 馬林魚 比賽的球迷,印象應該最為深刻的,恐怕還是那貶多於褒的巨大中外野全壘打雕塑。高達23公尺、顏色五彩繽紛的作品是由藝術家 Red Grooms 所設計,當主隊球員敲出全壘打時,除了雕塑中的海浪和紅鶴全都會搭配音樂和七彩霓虹燈開始舞動外,最上方的馬林魚也會開始做出明顯是在和海豚搶生意的跳耀動作,一旁還會不時噴出巨大的水柱來製造更戲劇性的效果。

原本打算一點半左右才到場的我們,得到可靠線報,投手群的打擊練習大概會在一點左右就展開。將到球場的行程提前,沒想到卻在趕赴球場的路上,收到了投手打擊練習取消的消息。抵達球場後,根據指示到了球場西側廣場,找到了觀賞打擊練習時應使用的記者入口,卻被工作人員告知要到一點半才能進場(所以就算投手群有按照原訂計畫練打,我們也是無緣得見的)。短短一段路又被逼出汗來的我們,只有轉戰空調開放的 Team Store,除了研究 馬林魚 有些什麼特別的紀念商品外,也確保自己不會在等待進場這幾十分鐘就呈現脫水狀態。

從紐約出發時沒想到要順手帶顆大聯盟用球索取簽名之用的我,也在這時候牙關一咬、硬是用比市面上了貴了不少的價錢,買下一顆裝在重看不重用(號稱抗UV就是了)展示盒內的 ROMLB(這時當然要秀一下「行話」來裝個內行囉)球。誰知道呢?或許真會有幾個球員願意來幫我們簽簽名,只要能至少拿到一個球員的簽名,那價差就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了。

* 結果前幾天在洋基球場中的紀念品專賣店閒逛,發現 洋基 這奸商硬是又用多加了10美金的價錢來賣盒裝 ROMLB...

正追逐大聯盟生涯3,000安的 鈴木一朗,是我們進場後第一個看到在進行打擊練習的球員。
不過據說極少簽名的他,練習結束後當然也沒朝我們所在的本壘後方走來,而是直接走回了休息室。
經過比起 Yankee Stadium 和 Citi Field 寬鬆許多的安檢,就連所謂要護送我們進入場中的安全人員,也只是稍微指了下路線就讓我們自行闖關,不像在 Yankee Stadium 般亦步亦趨地緊盯,我們很順利地就走進了已開了空調的 Marlins Park 場中(相比起來,洋基球場的動線簡直跟迷宮沒兩樣,難怪王建民幾年後重回球場時都說會迷路),在本壘後方的臨時架起的格柵後排排站好。

第一波進行打擊練習的主場球員是 鈴木一朗 和 Christian Yelich,兩位年齡差了近20歲的外野手。雖然不至於把每顆球都拉出全壘打牆外,但是 鈴木一朗 每每紮實擊中小白球、一次次發出清脆聲響時,還是會讓在僅數步之遙處近距離觀看的我們驚嘆不已。已經多次被幾位和 鈴木一朗 有所接觸的朋友打過預防針,警告我們不要對和他要簽名這件事寄望太深,因為他幾乎從來不會在打擊練習時為球迷簽名,所以當我們看到他完成練習後就直接拎起球棒往休息區走去時,其實也並不會太過失望,只是把握機會用相機將他的身影記錄下來。至於身為當紅炸子雞的 Christian Yelich,根據過去經驗、越是年輕的球員就越有機會和球迷互動(上個週末才到 Citi Field 看球的我,在客隊的 道奇 球員中,也只看到 Corey Seager 還特地跑出休息區幫球迷簽名),這次果然也驗證為真。我們當天第一位開口索取簽名的 Yelich 不僅幫我們簽了名(還很耐心地等著沒帶筆的我們和身旁的球迷借筆),更答應了我們合照的要求。

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旗開得勝~第一次開口就成功!
有了這次要求合照成功的經驗鼓舞,我們在接下來約一個小時間,又陸續拿到了 Martin Prado、James Loney、Neil Walker、Wilmer Flores 和 Michael Conforto 的簽名,還有上述大多數球員的合照。雖說被 Matt Harvey 還有 Curtis Granderson 放了鴿子(他們兩人都答應稍後會回來簽名但是爽約了),但這肯定是我在大聯盟球場中最滿載而歸的一次。之前能一口氣要到這麼多球員的簽名,都是發生在春訓場地、或是小聯盟球場中,更別提這次還有不少合照可以拿來證明那些幾乎難以辨識的簽名,真的不是我自己拿支原子筆隨便簽簽的。

拿到編號 #51 的通行證,但還是無緣和身穿 #51 球衣的球員有所接觸。
大部分能在場中觀賞打擊練習的球迷,都是得到主客兩隊球員或是教練邀請的民間友人,所以球員在結束打擊練習或是熱身後,走到格柵旁寒暄聊天的情況也是相當常見。由於對 大都會 的球員較為熟悉,加上客隊球員在場上的人數也明顯多過主隊,後來決定直接站在最靠近客隊休息區一端「呼喚」球員的我們,右手邊是一群以一位和 大都會 總教練 Terry Collins 是老鄰居的中年婦女(以下稱為婦人A)為首的集團,左手邊則是幾個後來確定是 Wilmer Flores 友人的年輕西裔男士(其中一位和我有短暫交談的姑且稱為男士A)。另外還有一個把頭戴 馬林魚 球帽的老爸當作助手、自顧自地在前排衝鋒陷陣、然後不時回頭要老爸遞球、遞馬克筆的 大都會 球迷小弟(以下稱為小弟A)

觀察了一下周邊球迷後,我們赫然發現我們這種要簽名只是當紀念的態度實在是太過「業餘」了,連看起來只是個提著名牌包、順便到球場會會友人的貴婦的婦人A,都看不下去。她伸手從手提袋中摸出一個夾鏈袋,用十分認真的態度告訴我們拿球時絕對要避開簽名處,簽名結束後要第一時間把球放進夾鏈袋中以保持簽名完整性。和他一頭前來、大概十多歲的兒子,背包拉鍊一拉開,裡面一個超大夾鏈袋中放著十數顆嶄新的 ROMLB 球,其中還有幾顆是去年世界大賽的專用球(上面多了個金色的2015世界大賽標誌),以及一整疊全新的夾鏈袋,準備用來將簽完名的球一一分開放置。哪個球員要簽哪種球(有打過去年世界大賽的客隊球員,就會被要求簽在WS用球上)、要簽在哪個位置(當然是會讓簽名球價格最好的甜蜜點)、以及要用什麼筆簽(馬克筆雖然方便但不是好選擇,原子筆才是最佳解,這也是我早就因為經驗而學到的重要一課)... 等,他全都有一番縝密的計畫。

更讓我們驚訝的是,那位看起來只像是個無法克制自己內心激動、不斷試圖想要突破封鎖線去吸引 大都會 球員注意的小弟A,竟然是個和他老爸兩人一組的超專業簽名球索取精銳部隊。每次當成功引起球員注意並取得簽名後,他就會第一時間轉頭將球交給默默退居第二線的老爸,同時報出簽名球員的姓名,讓老爸能在把球妥善收好後在夾鏈袋上做記號。

看看小璇手上那顆讓球員隨興簽名、有些簽名甚至還快疊在一起、甜蜜點上竟然還是空空如也的球(很多「有觀念」的球員在簽名時會習慣保留那位置給總教練),原來我們真的很業餘。

大名鼎鼎的「棒子爺」Barry Bonds,聽過太多要簽名的悲慘故事後,請恕在下沒膽向他開口。
跟友人聊天敘舊的同時,手也不曾閒下來的 Wilmer Flores
至於在「淚灑球場」事件後人氣始終居高不下的 Wilmer Flores,由於在場球迷中似乎有不少人是透過他的邀請而來,利用熱身和打擊練習中空擋、花了不少時間在和友人聊天敘舊的他,也被我們認為是很有機會索取簽名的對象。過程中他一度在距離我們稍遠的一群球迷前停留稍久、讓我們擔心他會不會最後決定跳過我們這區,此時我身旁的男士A就說話了,「No worry, he will come」,也就是在此時我才知道原來他們也是受到 Flores 的邀請而來。果不其然,Flores 在走回客隊休息區的路上刻意停留在我們面前,身旁那群民間友人和他擁抱寒暄的同時,我們也順利地索取到了簽名。不過他的簽名還真的不是普通的潦草,要不是親眼看到他簽下大名,我絕對是無法透過筆跡來判斷究竟那是個球員的簽名呢?還是被我們不小心用原子筆劃到留下的痕跡。

不過在此真的要表揚一下今年球季才從 海盜 轉隊而來的 Neil Walker,當其他球員在進行賽前熱身時,他不知何故還沒換上球衣,只是穿著 T-shirt、短褲和夾腳拖鞋就坐在休息區中。或許是看到其中有一段時間因為場上球員都在進行熱身而沒人來幫球迷簽名,小弟A持續地用他淒厲的呼叫聲希望吸引 Matt Harvey 的注意力,Walker 突然從休息室中走出,一一幫球迷簽名並滿足合照的要求,當他確定自己經照顧到所有球迷後,他才轉身走回休息區去換裝。

這位腳上穿著 Yeezy 350 的「塗鴉藝術家」,竟然把一部 BMW i8 當作畫布,在路邊搞起即興創作。太狂了!
由於當天我們只打算到現場去看打擊練習(因為被告知週日的打擊練習很有可能會被取消),要等隔天才會回到球場來欣賞一場正式比賽,所以當打擊練習時間結束、工作人員開始清場時,我們也就順勢走出球場,準備繼續往旅程的下一站前進 - 邁阿密 潮人雲集的 Wynwood Art District。

和大學學姊 Shuyu 約在一間文青風十足的咖啡廳+果汁吧 - Dr SMOOD(根據店家自家文宣的說法則是 boutique-café),啜飲著用有機栽培咖啡豆為原料的冰拿鐵、以及顏色和口味一樣讓人充滿「驚喜」的蔬果汁,我們除了分享各自的近況外、也趁機向 Shuyu 請益究竟我們接下來的行程該如何安排,更沒忘記要向她打聽一下 Kevin Durant 閣樓住處所在的豪華公寓大樓究竟在哪。

和 Shuyu 道別後,我們決定依照她的建議,留在這個除了室內藝廊密度超高(根據Wikipedia的資訊有超過70間藝廊)外、整個區域也堪稱是個大型街頭塗鴉藝術露天展覽區的 Wynwood Art District 吃吃走走逛逛。

聚集了許多有著意外美食餐車的 The Wynwood Yard
藏在  Wynwood Block 和人行道相連的半室內廊道最尾端、緊鄰後院露天用餐區的 Mister Block  Cafe 
Wynwood Walls 是該區最受歡迎的「藝廊」,園區內的多道牆面上展示著來自世界各地知名塗鴉藝術家的作品
在藝廊和個性商店中遊走的我們,除了大量的走動和出汗外,在兩杯冰拿鐵、一杯有機蔬果汁、一份草莓芒果雪綿冰、和一大份韓式烤牛肋炸薯塊幫忙暖胃後,我們差不多也熱身完成,可以準備吃晚餐了。

不過在晚餐前,還有一個任務得先完成,也是這次 邁阿密 之行中少數和我們專業有些相關的行程,那就是去 Miami Beach 的購物飲食天堂步行街 - Lincoln Road Mall,朝聖那我最早是在一篇 New Yorker 的建築評論文章中讀到、一直對其感到極為好奇、由「starchitect」雙人組 -  Herzog & de Meuron 所設計的立體停車場... 沒錯,你沒看錯,就是停車場沒錯... 1111 Lincoln Road。

1111 Lincoln Road,非一般立體停車場
停車場的使用率看來不是很高,不過這也讓我們拍照取景上方便不少
七樓的這個樓梯不對外開放,不過從樓層中的縫隙,約略可看出屋頂應該有個規模不小的綠屋頂
立體停車場中還塞進了一個如同珠寶盒般的零售空間
感覺這停車場應該會是個很稱職的電影或是音樂錄影帶拍攝場景
在三樓以上幾乎空無一人(一車)的立體停車場中,開心地拍照紀錄並欣賞這免費的邁阿密百萬夜景,心滿意足地離開 1111 Lincoln Road 前,發現在其一樓開設專賣店的 Y-3 幾乎全店六折,這也讓 小璇 買下了生平第一件 Y-3 單品、一件有著不對稱剪裁的連身洋裝。

猛一看和這非比尋常的建築還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精實的建築賞析之旅結束後,終於到了期待已久的晚餐時間。竟然都來到 邁阿密 了,晚餐不吃個海鮮大餐實在說不過去,而 Lincoln Road Mall 上,最不缺的就是餐廳,所以我們沒有花太多時間,就鎖定了晚餐地點。那就是由 邁阿密 當地的秘魯裔名廚 - Juan Chipoco 所經營,前身是名為 La Cibeles 的古巴餐廳,在2008年成功轉型為秘魯料理餐廳、並搖身一變成為當地 hotspot 的 CVI.CHE 105。

我們到訪當天的 Ceviche of the Day,也是服務生推薦給我們的餐點... Lobster Ceviche !!!
我只能說,在高溫又潮濕的 邁阿密,真的沒有比口感清爽無負擔的 ceviche,更適合用來當作主食的餐點了。也難怪以 ceviche 為主打菜色加上創意料理、高品質的新鮮食材、最後加上具巧思的室內空間設計和猶如夜店般的用餐氣氛,CVI.CHE 105 會成為 邁阿密 最受歡迎的餐廳之一,在觀光客眾多的 South Beach 、Lincoln Road Mall 西端點附近開設的分店,也是我們當晚造訪的那間,更在夜色已深、周圍餐廳都早已打烊時,還是門庭若市座無虛席。

逢週末就營業到凌晨一點的 The Frieze Ice Cream Factory,是夜貓子解「冰淇淋饞」的天堂
不過可別以為超豪華的 ceviche 和豪邁的烤章魚腿,就足夠讓我們心滿意足地結束這天的行程。早在決定晚餐地點前,我就已經找好一間也在 Lincoln Road Mall 附近的知名冰淇淋店 - The Frieze Ice Cream Factory,預謀用冰淇淋來為這濕熱的一天畫下完美的句點。

而計畫,就是要能真正執行才有其存在的意義。因此,即便我們連晚餐所點的菜都沒辦法全數殲滅,但還是要硬把兩球冰淇淋給塞進胃中才能交差。沒辦法,言出必行才是我的風格。

邁阿密 的第一天,我們踏進了 Marlins Park 的內野,卻沒看比賽。我們進了立體停車場,卻沒開車。我們到了 South Beach,卻沒看到沙灘,更別提比基尼美女了。

不過該吃的,倒是一個都沒少。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