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也很討厭他...



我承認,我曾經很討厭這位名叫 Kobe Bryant 的球員...

在現在氣氛看來一片祥和、所有球員在場外都是麻吉、穿著打扮越來越有個性但自身的性格特色卻越來越不鮮明、態度越來越政治正確的年代,Kobe 或許是極少數可以用「被深深恨著」來做為賣點的看板球星。不過大多數的年輕球迷可能很難想像,在我們國高中那個年代,只要不是你支持的球員和球隊,其他隊伍和球星根本都是被照三餐「恨」著玩的。當年的球員,說些可以讓 Zizou 憤而頭錘對手領牌出場的垃圾話,都只能算是基本技能。而場外看熱鬧的球迷,球技學不來還可以怪罪給「DNA出錯」,但沒道理連辱罵他人支持球星的能力都輸掉,畢竟耍耍嘴皮的體能和身體素質要求也不太高。

我認真的覺得,沒真正參予過 Jordan 那美好年代的球迷中,自認支持 Jordan 的比例反而佔壓倒性多數。回想公牛王朝氣勢如日中天的國高中年代,我身旁一票球友中最不缺的就是「Jordan Hater」,哪有像是今時今日這種朝野一致推崇他老大是籃球之神的萬眾一心。在那個 Reebok 還名列三大球鞋品牌的年代,旗下一票球星從 Shaquille O'Neal、Shawn Kemp 到 Allen Iverson,每個都有在某抽樣人口數較少的人氣調查街訪中竄位 His Airness 的能力,就連當時 Converse 旗下「真。夏洛特黃蜂」雙星 Alonzo Mourning 和 Larry Johnson 都有為數眾多的追隨者。更別提那在 Jordan 跑去打棒球、聯盟代表性球星群出現巨大真空、成為 NBA 救命稻草的 Grant Hill,他加入 FILA 後推出那幾雙到20年後的今天我還是學不會如何欣賞的聯名球鞋,當年的「潮」度更是完勝我那幾雙還可以等到打折出清、小豬撲滿存夠錢後再去球鞋店輕鬆入手的 Air Jordan IX 和 Air Jordan X。對了,就算同屬 NIKE 陣營,也還有正準備一飛沖天的 Penny Hardaway 所代表的「70後」勢力,以及轉戰主播檯後嘴巴已經收斂許多的同梯 Charles Barkley,隨時準備要挑戰「垂垂老矣」的 Jordan。

那是個在 家樂福 都能買到八折 Air Jordan XI 'Concord' 的美好年代。

在公牛王朝還沒分崩離析前,還不成氣候的 Kobe 當然不會是我發洩不滿的箭靶,有太多人排隊等著讓我問候他祖宗八代。不過當 Phil Jackson 在 Jordan 二度高掛球鞋後選擇跟進退休、但一年後又反悔復出、選擇西岸的湖人成為自己持續收集冠軍戒指的下一站後,Shaquille O'Neal 和 Kobe Bryant 這個組合,不但沒有承接我對公牛隊的狂熱支持,他們的存在反而讓 湖人 成了我最敵視的球隊,或許是因為他們看似有機會挑戰 Jordan & Co. 的三連霸紀錄這點,讓從接觸NBA開始就「只愛 Jordan 一人」的我,感受到美好回憶可能被破壞的威脅(就像今年的 勇士隊 一樣),雖說當時看球重心已經轉移到 MLB,但我還是稱職地扮演著業餘的「湖人黑」角色,衝著即將迎來他們黃金歲月的「OK連線」大喝倒采。

比起體型、打法和位置都和 Jordan 有天壤之別的 Shaquille O'Neal,被NBA亟欲捧成 「The Next Jordan」的 Kobe,怎麼看都是個很容易被「Jordan 粉」深惡痛絕的對象。當然,比起前一個接班人人選 Grant Hill 來說,更敢言、更傲嬌、更桀傲不馴、個性上更有著明顯「類 Jordan(就是有點顧人怨?)」特質的 Kobe,也沒有絲毫想要討好我們這些「活在過去」的球迷的意思。不得不承認,除了對於球員/球隊的支持外、特別厭惡某些球員常也常是吸引球迷打開電視的原因。那時的我,看湖人比賽只因為想看他們輸,那入戲程度完全不下於前些年看熱火三巨頭比賽時的投入。Kobe 越是一夫當關、我對他的反感程度更是有增無減,一個亟欲想要取代籃球之神、但卻又無法證明自己能帶領隊友奪冠的屁孩,簡直比 Gerald Wilkins 自詡是「Jordan Stopper」的中二程度更猶有勝之。

歷經了 Jordan 退休後幾年對 NBA 的興致缺缺,當我因為求學的緣故而踏上北美大陸時,NBA已經度過了將近十年沒有 Jordan 的日子。此時已經和 Shaq 拆夥、還鬧出一個至今仍讓許多球迷對他無法諒解的性侵疑雲(當然也多了一個讓我討厭他的理由)的 Kobe,他場上的身影,不知怎麼著地竟然越來越神似那位曾身穿23號球衣的退休球員。一個持球背靠防守球員一探虛實的動作、一次轉身後的後仰拉竿跳投、飛身灌籃時偶而露面的舌頭、雙手扶膝稍事休息時習慣拉著球褲下襬、甚至是高舉單臂的慶祝勝利手勢和狂喜時的「超級瑪莉跳躍」,更常讓死忠「Jordan 粉」的我,不由自主地驚嘆兩人場上動作的高度相似性。

遺落在90年代的美好回憶,也再度湧上心頭。



也是從那時開始,看到紫金軍團一連數年因為孤木難撐屢次鍛羽而歸,而 Kobe 也開始承受排山倒海而來的質疑和責難,不管是私生活或是球場上的表現,都持續地為這場「獵巫行動」添薪加火。而他人越是怒罵,他看似越依然故我地獨攬球權,就算瘋狂打鐵以至於拖累球隊戰績也在所不惜。當然直接為他貼上一個「獨」的標籤是再簡單不過的做法,但卻也不得不承認,大多數的時間,你還真的很難在他的隊友間找到比他更有效率的攻擊箭頭,you have to take shots to make shots,這是個淺顯易懂的道理,只是狀態難免有高有低、但自信心卻始終未有稍減的 Kobe,選擇了一個最為直接的方法來驗證這個說法,手感好的時候當然是捨我其誰,而手感不好的時候,反正也沒啥更好選擇,那我就一直投到手感恢復。

如果我有他那種不世出的籃球天賦, 除了發界外球時無法一人分飾兩角外,我應該都不會把球交出去。這點從看我當年怎麼玩那些人工智慧不如今日聰明的古老籃球遊戲(例如當年在 SEGA 主機上的 NBA Jam),就能看出端倪。

一度褪去狂傲的外衣,被普遍認為成功轉型為場上領袖的 Kobe,在證明自己有能力帶領球隊奪冠,而且一次還不夠、而是「背靠背 back-to-back」後,球隊一連串的不甚成功的交易運作、體能狀態終於被歲月追上又加上大大小小傷勢不斷,看似常處於孤立無援態勢的他,在球迷眼中又再度成了那個眼中只有籃框、但命中率已略有下滑、狀態更常大起大落的「孤狼」。球隊戰績持續低迷,更讓領有全聯盟最高薪的他成了明顯的箭靶,嘴巴上雖不說、但明顯想用場上實績提出最有力反駁的他,在 2012-13 球季即將接近尾聲、各球隊為求擠進季後賽而全力衝刺時,連續七場比賽出場超過40分鐘、幾乎可說是以一己之力為球隊保住季後賽一線生機、也毫無懸念地奪下例行賽最後一週西區最佳球員頭銜的 Kobe,卻差點迎來球員生涯的悲劇性結局。



當時比賽時間僅剩三分零八秒,主場的 湖人 暫以兩分落後給來訪的 勇士,在三分線弧頂拿球後轉身切入的 Kobe, 左腳才剛跨出第一步,在鞋底觸地的一瞬間就頹然跌坐於地,下一秒只見滿臉痛苦的他,不停地按摩著左腳的阿基里斯腱。在 Pau Gasol 的攙扶下到場邊接受治療,短短一分半鐘後,他又一跛一跛地走上罰球線,穩穩地罰進兩球為球隊追平比數後,隊友馬上犯規將比賽暫停。表情木然的他,在眾多球迷起身為他鼓掌的加油聲中,頭也不回地朝休息室走去。

34分、5籃板、4助攻的數據當然非常 Kobe,而上場時間,則是驚人的 45分鐘!

無意間看到那場比賽轉播的我,一邊聽著主播揣測他可能的傷勢、以及可能對他球員生涯造成的影響,我這才赫然驚覺,我剛目睹的,極有可能是他最後一次走出球場的背影。也是在這個時候,我才了解,自己對他已經從一開始的厭惡,轉變成當時即便不形於色、但卻暗自在內心為他加油打氣的複雜情感。



很多人都聽說過 Kobe 每天的自我訓練的菜單有多麼的「豐富」,雖然被廣為流傳的故事、凌晨四點的洛杉磯、似乎是球迷的文字創作,但是從許多球員、訓練師和教練的訪談中,的確可以聽到 Kobe 在天還未亮就起床進行投籃練習的故事被多次提及。傲人的天賦、無與倫比的自信、捨我其誰的自負、殺手的直覺、加上超乎常人想像的勤奮苦練,終於成就了球迷眼中那看似行雲流水、優雅飄逸,但卻帶著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勢,見血封喉的武林絕學。

前晚那場比賽,在 湖人 本季早早就失去季後賽希望的情況下,沒有任何懸念地成了 Kobe 籃球生涯的最後一戰。本季球隊刻意保護,嚴格控制出場時間,就是為了要讓他能健康打完最後一個賽季的策略,看來是順利起到了功效,許久沒能進入季後賽的 湖人,在本季的最後一場比賽, Staples Center 充滿著久違的、通常專屬於季後賽的歡慶氣氛,但也難掩空氣中那淡淡的一縷憂傷。如果這20年來看著那位高中剛畢業的黃毛小子,一步步邁向籃球世界之巔的種種回憶讓我學到了些什麼,那應該就是即便賽前 Byron Scott 已經為他設定了出場時間限制 ─「總時數36分鐘,打滿第一和第三節,第二和第四節則上場最後6分鐘」,但只要身體狀況許可,Kobe 絕對會無視劇本的存在而燃盡僅剩的小宇宙,在全場近兩萬名觀眾、以及全世界數百、千萬位緊盯著電視螢幕的球迷面前,沒有保留地獻出華麗的最後一舞。

儘管前四投盡墨,但隊友刻意餵球、Kobe 無限開火的戰術也算是明朗了。就像他20年球員生涯中的大部分比賽一樣,他不斷地投、球不斷地彈框而出,直到他找到球感,球一顆顆開始用各種匪夷所思的方式找到籃框,他的得分也慢慢地超過其他隊友總和。他持續進攻,靈光一閃的犀利切入讓人驚嘆時間瞬間凝凍、甚至倒流,但最終無法輕鬆寫意地將球扣進籃框、只能靠靈活的手腕將球輕挑進網,正看的出神的我,才發現終究沒有人能逃過歲月的魔爪。他接著又碰上一段體能撞牆期,連續三分線出手卻連籃框都摸不著,部分球迷開始意識到或許一切就將這樣結束,但他還是繼續地投,執著地像個傻瓜、像個視個人榮譽高於團隊勝利的自私鬼。慢慢地,那超人的意志力又讓他跨越了體能的極限,在一連串傷後做出改變的投球姿勢,這時看來竟又回到了那記憶中的模樣。第三節結束時,他的得分已經來到了本季個人最高的37分,主場的 湖人 還有著9分的落後。這時我心想,能看到一些舊時 Kobe 的風采,這場勝負結果其實對兩隊戰績來說完全無關緊要的比賽,也就夠了。

不過很顯然地,Kobe 本人並不這麼想。

Kobe 向 Byron Scott 表明自己想要留在場上拼戰的意圖,他在整個第四節的命中率來到了五成,就像是燃油即將用盡的油燈,火光熄滅前那瞬間總是燃燒的特別炙熱光亮般,他的得分總數也開始加快速度地向上爬升。

「快要40分了,天啊...」「有沒有這麼扯,快50分了...」
「我看他就算要拿下60分也不是問題,不管你怎麼想,反正我是信了。」



整場比賽看下來,48分鐘內的心路歷程,是非常典型觀賞 Kobe 比賽時會有的體驗。他用他一貫的偏執,讓認為個人英雄主義在今日籃球世界已經沒有存在空間的我,再次相信了。

距離比賽結束僅剩 31.6秒,湖人 1分落後,帶球急速向前推進的他,在距離三分線約半步距離處,急停後仰跳投。

告別的完美影像,可以是 Jeter 揮出再見安打、雙手高舉躍起的那瞬間,當然也可以是 Kobe 的罰球空心入網、電視螢幕上的得分數字從 59 跳成 60 的一剎那。但凍結的影像,其實很難詳實記錄 Kobe 這個球員,在我腦海中那帶著複雜矛盾情緒的記憶,以及... 

他的孤高、他的不可一世、他的天縱英才、他的偏執、

他的 狂。




後記:
當這場讓人永生難忘的比賽結束後,NBA官方也在 The Player Tribune 上,發表了一封給 Kobe 的感謝信,一封言簡意賅、但卻非常讓人有共鳴、值得每位喜愛籃球運動的朋友一讀的信。在下的翻譯若有信達雅不足之處,也請多多包涵。

Dear Kobe,
親愛的 Kobe,

Thank you.
感謝你。

Thank you for your passion, commitment, and dedication to basketball.
感謝你對籃球運動的熱情、付出及貢獻。

Thank you for showing us that 24 is not just the number on your jersey, but the number of hours in a day you must devote to basketball to be the best.
感謝你向我們展現了 24 不僅僅是你的球衣背號,也是你為了成為最傑出的球員,每天投注心力於這項運動上的時數。

Thank you for giving and giving and giving.
感謝你永無止境的付出。

Thank you for pushing through even when your body was screaming “no,” but your mind and your heart kept saying “yes.”
感謝你用意志力克服身體上的病痛,

For the games that you refused to lose, and those that you always seemed destined to win.
只為了贏得你拒絕認輸的比賽,以及那些你命定的勝利。

Thank you for your endless drive.
感謝你不斷地自我鞭策,

For competing with ruthless ambition and playing with reverence and respect.
為了自己追求卓越的企圖心,但同時也是對可敬對手的尊重,

For showing us that there’s no such thing as magic but only hard work.
更讓我們了解到何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Thank you for making us smile, laugh, yell, cry, jump out of our seats, and chew on our jerseys.
感謝你讓我們跟著你一起開懷大笑、嘶吼、哭泣、欣喜若狂、甚至是模仿你啃起了球衣領口。

Thank you for playing the game the way it was meant to be played.
感謝你讓我們了解何謂面對比賽的正確態度。

Thank you for teaching us to believe in ourselves even if nobody else does.
感謝你教會我們就算被全世界所背棄,也不能放棄自己。

For 20 years you gave our game all you had, and we are eternally grateful.
過去20年,你為了比賽付出所有,我們將永遠銘記在心。

Thank you for loving basketball.
感謝你如此深愛著籃球。

Sincerely,
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NBA)
NBA 敬啟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