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喜不斷的 下東城(Lower East Side)
腳踏車 和 咖啡廳 是 Lower East Side 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紐約曼哈頓 下東城(Lower East Side)原本是個幾乎全由藍領階級移民所組成的鄰里、
早期的猶太裔居民主要來自 義大利、愛爾蘭、波蘭、烏克蘭、本身就是個種族大熔爐的下東城
期中又一度因為德國移民人數暴增而得到 Little Germany (Kleindeutschland) 的別名
近幾年來、下東城中的居民人口組成則變成以來自 波多黎各 和 多明尼加 的移民為主
緊臨其南緣、領域不斷擴張的 中國城 為本區帶進不少說著華語的新居民(甚至把部份 下東城 納入 中國城 的一部份)、
再加上不可阻擋的 晉紳化 (gentrification) 浪潮、更在過去短短幾年間就把 下東城 的面貌幾乎徹底改變
個性服飾店、極具設計感的高價住宅、潮流餐廳爭先恐後地湧入 下東城、
對於該鄰里DNA所造成的改變之大、在我旅居紐約這七年多的時間內就能極為明顯地感受到
聲名遠播的 Clinton St. Baking Company,是許多外地遊客會造訪 下東城 的主要誘因
記得當年還在學校唸書、生活區域幾乎都侷限在上西城的我、第一次受朋友之邀到下東城去聚餐時還有種莫名的緊張感
記憶中出了Delancey Street地鐵站後的景象和熟悉的 上西城 相比、簡直是兩個不同世界...
而且是當時初來乍到紐約的我沒什麼勇氣去探索的世界...
後起之秀 Saro Bistro
隨著對紐約的了解逐漸加深、生活圈也隨著個人身份的改變而逐漸擴大、
居住地點從距離 下東城 搭乘地鐵須耗時近一小時的 上西城 搬到了 時報廣場 周遭後、
更讓酷愛嘗試新餐廳的我將原本集中在曼哈頓西半邊"搜索範圍"持續朝東邊擴展
終於 下東城 對我來說不再是個遙不可及的陌生鄰里、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的潮流商店和個性小店更是讓我多次造訪的一大誘因
不過儘管我造訪的密度再密集、那我在過去七年多對它幾乎一無所知的 下東城、
仍舊可以不斷地製造出讓我實在無力在一趟行程中無法全部兼顧的"驚喜"...
The Fat Radish 的用餐空間曾是間 臘腸工廠
一直以來都喜歡在事前將行程全部規劃好再出發"假探險"的我、也因為瞬息萬變的 下東城 而改變了我的習慣
1) 好好享受"突發事件"所帶來的驚喜;
2) 讓行程具有彈性;
3) 然後記得千萬別在第一站就把自己餵太飽;
是我給所有想要好好體驗 下東城 的朋友的良心建議
Panade 可以稍微彌補 Beard Papa's 陸續退出紐約市場的遺憾
在店中烘焙咖啡豆的 Caffé Vita 有著帥哥 barista
對了、出發前確定自己的智慧型手機中安裝有像是 Yelp! 之類的消費者評鑑 app、
絕對是幫助你在猶豫於選擇幾間候選店家、遲遲無法做出最後決定時的好幫手
如果選擇的對象只是服飾店或是個性小店、當然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全逛了吧
不過要是得在幾間難以取捨的餐廳中選出一間作為當天用餐的地點、沒有"相對客觀"的app來幫忙抉擇、
恐怕就只能擲笅問神、祈禱自己有 小林尊 的食量...
Freemans 適合有冒險精神的食客前往一探究竟
或是像我一樣、幫自己一次又一次意猶未盡的 下東城 之旅、
下個 "to be continued" 的標記...
sounds like a fantastic idea !
留言
發佈留言